本病各种年龄均可发病,尤以婴幼儿为多。因小儿生长发育迅速,对精血津液等营养物质需求较多,而小儿本身生理特点又是“脾常不足”,两者构成一对“矛盾”,这便决定了小儿易为饮食所伤,乳食不能及时地被腐熟、敷布,从而使乳食停积,滞而不化,形成“积滞”。
《素问·痹论》云:“饮食自倍,肠胃乃伤。”小儿积滞的发生,与饮食不节、喂养不当、调护失宜密切相关。明代医家万全在《育英家秘·伤食证治》中云:“小儿之病,伤食最多,故乳食停留中焦不化而成病者,必发热恶食或噫气作酸,或欲吐不吐,或吐出酸气,或腹痛啼哭,此皆伤食也。”《活幼心书·明本论·伤积》中说:“有食伤脾,脾气稍虚,物难消化,留而成积。”可见脾胃不足是造成小儿积滞发病的内在因素;饮食不节、喂养不当和调护失宜是造成小儿积滞的外因;哺乳不节,饮食过饱,是形成积滞的直接原因。
《婴童百问·积滞》把积滞分为乳积、食积、气积三个类别:“小儿有积滞,面目*肿,肚热胀满,复睡多困,哭啼不食,或大肠闭涩,小便如油,或便利无禁,粪白酸臭,此皆积滞也。吐乳、泻乳,其气酸臭,此由啼叫未已,便用乳儿,停滞不化而得之,是为乳积。肚硬带热,渴泻或呕,此由饮食无度,多餐过饱,是为食积。腹痛啼叫,利如蟹渤,此由触忤其气,淹延日久得之,是为气积”。宝宝脸色发*,肚子发热发胀,容易困乏,哭啼不爱吃饭,多日不排便,或者腹泻拉肚子,大便酸臭,这都是积滞症状。本病病位在脾胃,若脾胃受损,纳化失和,乳食停聚不消,积而不化,气滞不行,则成积滞。如《医宗金鉴·幼科心法要诀·积滞门》所说:“胃主受纳,脾主运化,乳贵有时,食贵有节,可免积滞之患。若父母过爱,乳食无度,则宿滞不消而病成矣。”引经据典,只为一件事,家长们,面对消化不良咱们真该客观的看待了。消不掉化不掉就是积住了,之所以积住跟脾胃功能有着莫大的关联啊。从此以后,咱们一方面合理吃,一方面消积,同时再健脾,让孩子从小就有一个好体魄,妥妥的赢在起跑线上!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