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怎么样 http://pf.39.net/bdfyy/zjft/我跟儿子回老家玩的时候,路边有几块砖,我来了兴致,就跟儿子玩起了“多米诺骨牌”的游戏。我把这些长条形的砖一个个立起来,排列整齐,每块砖中间间隔几厘米的距离。然后我抓着儿子的手,一推,所有的砖一块接一块倒下去,最后全都倒了,儿子看完开心地大笑了好久。那个游戏我们一连玩了两天,儿子不厌其烦,每次看到砖一块块倒下,最后全倒的时候,都会笑得不亦乐乎。
但是在这里我想说的是,积食是孩子生病的第一张“多米诺骨牌”。
年9月底的时候,应腾讯大豫网很多网友的要求,大豫网的记者跟我联系,想请*甡大夫去做一个讲座。这个提议得到了*甡老师的赞同,他当时就说:“得给这些家长讲讲,在门诊上碰见很多孩子生的病,都跟家长养护不当有关。尤其是积食,不能光想着啥好就让孩子吃啥。”
讲座当天,现场果然火爆异常,甚至有很多家长从外地赶到郑州来参加这个讲座。*甡老师就以“百病‘积’为先”为题,进行了专门的讲解。
*甡老师说,“食物”是什么?说白了就是能量、热量。如果孩子吃得过多,就会积食生内热,中医上叫“积食郁热”,老百姓叫“食火”。说白了,就是吃得过多,或者过于高营养,超过了脾胃消化吸收功能的最大限度。这时候很多食物不能被及时地消化吸收,它会损伤脾胃的功能,使消化吸收功能更差,因而形成积食。
食物没有被及时地消化吸收,就会郁积生热化火。我说积食是孩子生病的第一张“多米诺骨牌”,是因为如果有积食了,就相当于第一张“多米诺骨牌”要倒了,那将会给孩子带来很多家长都想不到的问题。
很多家长都不知道积食会引起孩子咳嗽
积食会导致咳嗽,也就是中医上说的“食咳”。这在古代的医书上有很多记载,比如《内经》:“食于胃,关于肺”;《医学入门》:“食咳因积食生痰,痰气冲胸腹满者”;《脾胃论》:“脾虚肺最受病”。
很多家长不理解,脾和肺是两个器官,积食怎么能引起咳嗽呢?这从中医上就能解释得通了,因为五脏之间都是有联系的。脾为生痰之源,肺为贮痰之器。积食过久,脾胃虚弱,日久就容易生痰,导致咳嗽不止。
所以说,看那些食咳的孩子,大多有积食化热的症状,比如说肚子胀、不爱吃饭、嗳腐、口臭、手足心热、大便干结或便秘,舌质偏红、舌苔厚腻等。这时候给孩子用一些消食和胃为主、肺胃同治的药,效果就会特别好。
孩子莫名发热也是积食惹的祸
积食导致的发热叫“积热”,吃的食物都停滞在中焦,积滞时间长了就会化热,热蒸于内,孩子体温就上去了。
这类孩子大多面*、腹胀、吐泻、乳食不化、大便酸臭异常,这都是积食引起的。《脉经》中就说:“孩子有宿食,尝暮发热,明日复止,此宿食热也。”
积食还可能引发孩子肺炎
积食为什么会导致肺炎?这也是一套“多米诺骨牌”:积食伤脾→脾虚生痰→痰贮于肺→痰阻肺道→郁久化热、伤肺。
你看那些得肺炎的孩子,大多身体都不是太好,这跟积食时间长有关。脾虚日久→土(脾)不生金(肺)→肺阴亏虚→阴虚内热→子盗母气→脾气更虚。
*大夫为啥看孩子病那么神?他就明确跟家长们讲,脾虚生痰,郁热炼液为痰;而痰贯穿于孩子肺炎疾病全过程,是孩子得肺炎的重要因素。
所以,门诊上很多得肺炎的孩子,把脾胃功能调好了,肺炎也跟着好了。
中医上有“杜痰”的说法,可以预防肺炎。为啥是这个“杜”呢?防微杜渐嘛,“杜”是杜绝的意思。
孩子积食还会造成反复呼吸道感染
门诊上还经常见到一些小孩子有反复呼吸道感染,一生病就输液,再生病再输液,反复输液,孩子身体越来越差。其实,孩子反复呼吸道感染也与脾胃功能障碍有关。
上面说过,积食会导致脾胃功能失调,进而影响到肺,但是“肺主皮毛”,所以有积食的时候小孩子体表一受寒,就容易反复呼吸道感染。
孩子积食还可能引发咽炎
咽炎,中医上叫“喉痹”。咽喉是肺胃的门户,积食的时候容易“化火”,而火的特性是向上的,所以就会上攻到这个门户上,小孩子就容易生喉痹。
所以,中医上给孩子治咽炎的时候,除了用解*利咽的药以外,再给孩子用一些消积清热的药,病就好得快。
孩子积食还可能引发头痛
头疼本来是成人才容易犯的毛病,但是经常有些小孩子也嚷嚷头痛,最常见的表现是前额疼,这是为什么呢?病根儿还是在积食上。
中医最大的优势在于整体观,前额属脾胃,两侧属肝胆,头顶属心肺,后脑属肾。孩子前额疼,那就是脾胃出了问题。
孩子积食还可能引发便秘
再说一个积食与便秘的“多米诺骨牌”。古代有个孩子方面的医书非常有名,叫《幼科发挥》,上面说:“太饱伤脾”。太饱一方面可以理解为吃得太饱,也可以理解为腹胀、积食。
所以,就会有:太饱伤脾→脾常不足→脾胃运化不及→积滞肠腑→积久化热→积热蕴结→肠道传导失常→大便秘结不通。
有些家长一看孩子便秘了,给孩子吃点泻药吧!虽然当时有用,但过后更严重。因为它的病根儿不在那个位置。
打个形象的比喻,您可以把积在肠道里的大便想象成船,肠道里的水少了,大便下不去,那就“增水行船”。多让孩子喝水,河(肠道)里的水多了,船自然就能起动了。
如果孩子便秘比较轻,多让孩子喝水就可以解决了。如果孩子便秘比较严重,那可以吃一点消积导滞的中药,很快就能减轻了。
孩子积食还可能经常拉肚子
中医上说,“脾宜升则健,胃宜降则和”,就是脾气往上走,胃气往下降,只有二者的功能协调才能保证我们所吃的东西能够正常消化、吸收和排泄。积食常与“风寒”“湿热”“暑湿”之邪相兼并存,交结胃肠,导致脾胃的升降功能失常,这时候人就难免拉肚子了,并且腹泻反复发作,难以治愈。
在门诊上,家长一般分两种。一种是“不懂不问”,把啥都交给大夫。还有一种是“自作聪明”,大夫开的药,他自己给减个半啦,换个药啦,加个药啦。还有些家长会“问”(客气地说叫问,不客气地说叫吼)大夫:“孩子都烧两天了,为啥不给开抗生素?”
给积食腹泻的孩子开药的时候,有些家长懂点中医中药,会反问大夫:“孩子拉肚子都拉成这样了,咋还给开通肚子的药呢?”
哎,这一点得让家长们长长学问。中医上有个说法叫“通因通用”,说白了就是“以通治通”。《素问?至真要大论》中就明确说:“寒因寒用,热因热用,塞因塞用,通因通用,心伏其所主,而先其所因。”
就拿积食腹泻来说吧,食滞内停,阻滞胃肠,导致腹痛泄泻,这时候不仅不能止泄,相反,当消食导滞而攻下,推荡积滞后,积食去而泄自止。
孩子积食还可能引发盗汗
再说个“多米诺骨牌”:食滞肠胃→郁蒸化热→热蒸津液→外泄为汗。孩子为纯阳之体,夜寐则阳入于阴,加之积热内蕴,所以晚上盗汗情况比较严重。
这类孩子,用一些消积泄热的药,很快盗汗就消失了。
孩子积食还可能引发舌苔剥脱
孩子舌苔剥脱与现代医学的孩子地图舌相似。由于乳积食滞,郁久化热,蕴结心脾,火热上熏,就造成了舌苔剥脱。
治以消食导滞、清心泻脾热的药,很快就好。
孩子积食还可能引发贫血
积食容易导致脾虚,而脾为气血生化之源,所以积食时间久了,小孩子容易血虚。从西医上说,孩子脾胃不好,就容易偏食厌食挑食,营养不均衡,时间长了就会贫血。所以,贫血的时候也应当调理脾胃。
孩子积食还可能引发惊啼
《素问?逆调论》中说:“胃不和则卧不安”。所以有:食滞于中→气滞不行→胀满、腹痛→不眠不安。另外,还会积滞化热→内扰心脾→惊啼不止。
孩子积食还可能引发荨麻疹、丘疹样荨麻疹
孩子积滞日久,容易损伤脾胃,导致郁而化热、聚湿生痰。而脾主肌肉四肢,这时候,一方面,热、痰、湿相合,外发于肌腠,容易导致荨麻疹等;另一方面,脾胃损伤,易感外邪。这时候内有积热,外有外邪,内外交攻,就容易郁于肌腠而出现荨麻疹等疾病。
此时,光用一些外用药肯定不行,还要加上消食和胃的药,孩子自然病就好得快了。
其实,孩子积食的危害还有很多,在此便不一一列举。
我自己也有一些偏胖。医院内分泌科肥胖门诊的岳新副主任医师聊天的时候,他说的话让我印象深刻。
他说,中国人对“主食、副食”的定义还是很准确的。什么是主食?说白了就是主要的食物。什么是副食?说白了就是配着当点缀作用的食物。咱们到餐馆吃饭,人家会问,要什么主食?其实主食就是面条、米饭之类的,而肉、鱼等不归到主食而归到副食里。但是,咱们现在生活条件好了,把主副食都弄反了,到饭店吃饭的时候,总是先把副食点一桌子,最后再上一小碗主食。所以人才会越吃越胖。
因此,咱们平时吃饭的时候,应当以主食为主。多吃米、面食,肉啊、鱼啊什么的夹几口尝尝就成了。
小孩子亦是如此,把副食当主食,孩子吃多了肯定就会积食,积食了就容易生内热,容易外感风寒引起感冒发烧咳嗽,容易吃不下饭导致偏食厌食营养不良,等等。
希望家长注意,不要把主副颠倒,不要自己去推倒积食这第一张“多米诺骨牌”。
以上文字摘自11月新书《让孩子不挑食脾不虚身体棒》,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。
孩子是不是爱生病,是检验父母合格与否的唯一标准。俗话说,为人父母者,不知医为不慈。孩子在寒暑交替、减衣添食中,容易得什么疾病?这些疾病都有哪些症状,分几个阶段?何时可以在家自疗,医院?平时如何注意调理事项,防病于未病?这是年轻的父母们都应该关心的话题。
本书集结了国内久医院——河南医院的多位著名专家、名医的多年临床经验,针对小儿挑食、吃饭不香,睡觉流口水、爱出虚汗、呼吸系统老感染、发烧、咳嗽等挑食、脾虚、感冒、咳嗽等常见病作出最权威的指导,提供最实用的家庭解决方案,让孩子健康,让家长安心。
想让孩子成才,先让孩子健康!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