腹胀腹痛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黄帝内经病机秘诀外感风寒水湿内滞引 [复制链接]

1#

要说中医的“开山鼻祖”,绝大部分中医学者想到的可能并不是某一位名家,而是《黄帝内经》这一本书。的确,《黄帝内经》以其系统的语言阐述了关于传统中医的理论知识,而经过后世不断的继承与发展,才形成了我们今天能够学习到的系统中医,但这并意味着《黄帝内经》便是完美无缺。相反,我们在翻阅其原文时,更是应该带着审慎的眼光去理解,比如“诸病有声,鼓之如鼓,皆属于热”。

有声、如鼓,这样的症状描述自然能够轻松定位在腹部,有声便是指肠鸣之音,而如鼓也就是腹部胀满如鼓一般。因此,一旦出现肠鸣腹胀这样的症状表现,《黄帝内经》认为其皆属于热,故皆需要从热去论治。但不管是《黄帝内经》本身,还有后世医家之观点,这一条文还是存在疑点的。“腹中寒,则肠鸣飧泻”,出自于《灵枢》,若外感风寒湿邪气犯于肠胃,胃肠气机被阻,气机紊乱且湿邪教盛,则可见肠鸣辘辘且大便溏泄之症。后世多用藿香正气散以进行治疗。而医圣张仲景之附子粳米汤主症也为“腹中寒气,雷鸣切痛”,故见腹部肠鸣者多属于寒也。

而对于腹部胀满,张仲景也有“腹胀时减,复如故,此为寒”之论述。因寒邪内闭,气机阻滞而见于腹部胀满不适。因此,肠鸣、腹胀等症属于寒者十分常见,单说皆属于热有点牵强。那么热邪可以引起这些症状吗?自然也是有的,如仲景之阳明腑实证。

因此,对于《黄帝内经》病机秘诀的这一条文,我们不可盲目全盘吸收,还应考虑实际情况,否则在具体治疗时便容易犯原则性的错误。当然,也许会存在另一种思维方式,那就是反向思维,说不准《黄帝内经》这一条病机秘诀包含另一层意思也未可知。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